9月25日原文报道链接:
近年来,成都中医药大学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融合发展,在成果转化发力点上,探索从管理机制、体系建设、成果培育、合作模式、人才队伍等方面形成发力的“五点”突破,为中医药创新和产业同发力寻求新引擎。
探索高水平管理改革创新的发力“关键点”
2020年以来,学校先后获批了科技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和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改革试点单位。围绕三试点,成立了以学校党政一把手为双组长,包括国资、人事、科管、财务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试点改革领导小组,形成“成中医‘311’成果转化方案”。从三大机制11条路径推进成果转化,主要是建立以转化为导向的成果形成机制,着力破解“无成熟成果可转”,重点开展专利申请前评估、细分领域专利导航布局、既有成果再支持、跨领域技术集成工作;建立以激励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机制,着力破解“不愿转”,重点开展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提高科研人员收益分配比例、明确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收益工作;建立以效率为导向的服务管理机制,着力破解“不敢转”,重点开展优化审批流程、优化定价机制、试点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工作等。
搭建高效率产学研融合的发力“聚合点”
2017年,学校成立了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和中医药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下简称“运营中心”)。以成果转化为核心,产研院、运营中心、大学科技园形成三大驱动,服务学校科技成果产生—保护—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建立“一核三驱多协同”的成果转化体系。同时,针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不断扩大“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整合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财税、金融、法务、检验检测、中试服务等优势资源,精准助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
在转化体系不断优化的同时,学校与地方、企业共建产学研平台,聚焦多领域成果需求主体,精准匹配科研资源与需求,实现产业引导科研,科研反哺市场,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四川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50余个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关系,与72家中医医疗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搭建了“中医药养生酒研发中心”“国际中医药数字化工程中心”“中医智能装备研究院”等产学研融合机构20余个,达到资源共享、供需信息及时互通。
培育高价值创新成果的发力“蓄能点”
学校通过建设中医药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重点支持经典名方、院内制剂、中医药智能装备等方向,全面实施“源头寻优—项目培优—赋权推优”的高价值专利的全流程培育路径,为培育高质量成熟成果提供蓄水池。
源头寻优,通过开展专利申请前评估源头挖掘高价值专利。在全覆盖的专利申请前评估机制保证下,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标准,通过专家评估建议列入高价值培育序列的专利,纳入高价值中心培育池进行全程帮扶培育;项目培优,通过开展国家重大项目精准管理与导航培育孵化高价值专利。围绕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知识产权全流程精准管理,通过导航布局等方式,帮助科研人员把脉细分研究领域热点、难点和空白点,助推高质量创新成果产出;赋权推优,通过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高价值专利管理模式运营高价值专利。高价值专利培育的同时赋予项目团队不低于10年的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实现科研人员携带高价值科技成果进入大学科技园孵化项目转化的思路。2022年,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高价值专利培育”入选“科创中国”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
瞄准高质量成果转化的发力“精准点”
学校不断强化“政府布局、市场命题、校企攻关、企业实施”的链式精准合作机制。聚焦政府的产业布局、聚焦企业的发展需求、聚焦人民的健康需求。在研究创新上,开展“校地协同”支持政府产业布局的科技创新,探索政府安排财政资金、学校预算自有资金共同支持开展“政府产业布局”的科技攻关,采取政府与学校分别立项招标,或委托学校统一招标的方式确定研究团队。开展“校企协同”支持企业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企业可通过横向委托开展科技攻关,也可纳入学校科研计划支持范围,资金由学校和企业协同支持,由学校统一招标确定研究团队。
引培高水平转化队伍的发力“支撑点”
为做好成果转化服务的强支撑,学校不断加速高层次技术开发、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制定成果转化队伍内培外引合作机制,建立了一支以国家“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带头人、国家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为引领,集研究型和应用型为一体的专兼职人才队伍。学校还积极发挥校友、第三方机构、技术转移机构、联盟单位企业家、科技园兼职创业导师等多个领域人才优势,将其纳入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认定范围,鼓励其参与转化,不断扩大成果转化人才队伍。探索建设中医药技术经纪人培养基地,通过构建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组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智库、建设中医药技术经纪人梯度培养体系等,打造专业的中医药成果转化技术经纪人队伍,着力培养一批“知政策、精中医(药)、会管理、懂金融、明法律、通市场、擅转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为四川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双轮驱动把脉定向。四川省作为“中药之库”,也是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省份,中医药产业基础雄厚、优势突出。下一步,学校将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共同发力探索出更多发力点,继续探索包括构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新模式、组建成果分级分类管理下中医药成果转化基金、中医药成果转化人才培育体系等“点位”,为中医药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道路助力。(作者:郑川,成都中医药大学 责任编辑:董俊彤)
(编辑/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