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萍
董小萍,女,1957年05月生,汉族,湖南邵阳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无党派人士,1975年07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国家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四川省政协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和省政协科技委副主任;四川省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编辑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药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董小萍教授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学专业,长期致力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标准的研究工作。1982年07月在四川省中药研究所从事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1986年2月赴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药学院who协作中心学习和工作2年,主要进行抗生育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回国后长期致力于中药药效物质与质量标准及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赴香港浸会大学、韩国科学研究院kist、泰国卫生部中泰协作交流中心等地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先后主持或主研国家“八五”、“九五”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部省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9项、境外合作项目2项,其中主研的“八、五”攻关项目“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紫金牛专题”和主持的“九、五”攻关项目“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石菖蒲专题”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承担的“5.12特大地震灾区药材资源恢复重建与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及示范”获得201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研究对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灾区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主研的新药“熊胆眼药水”、“一柱天胶囊”、“散寒解热口服液”等多个新药获生产批文或已投产,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国家级中药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中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主要负责人、省级精品课程《中药化学》负责人,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其中“中药基础基地教育理念、模式和体系改革与实践”和“中药类专业教学模式及其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分别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主编《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药品种品质与化学成分实验》等4部;主审《中药成分分析》1部,参与编写的《当代药用价值典》获国家出版一等奖,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指导博士研究生33名、硕士研究生30名。1999年荣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2009年被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0年“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在四川省政协第九届三次全体会议上作为优秀提案被表彰;2011年荣获四川省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