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下载专区>详细内容

下载专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流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13 09:19:09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流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要求与“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入选“双万计划”的国家级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确保在建设周期内建成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第三条 一流专业建设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一流专业建设必须坚持育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突出的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2.突出内涵建设。一流专业建设应对接“四新”建设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内涵,优化核心课程体系,加强高水平教材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3.强化示范引领。一流专业建设需强化成果导向,通过特色、品牌、重点质量工程建设,形成高水平、可推广的教学成果,引领、带动同类专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

4.实施动态管理。加强专业建设过程考核,建立定期考核、认证、评估机制,强化经费考核管理,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实施专业动态调整。

第四条 建设目标:

以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工作统领,以高等教育数字化为发展引擎,以培养卓越拔尖人才为核心目标,以振兴中西部中医药高等教育为战略重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到2025年,学校所有国家级及省级一流专业均通过建设点验收,形成一流专业引领、内涵特色并进,面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服务需求的专业建设新格局。

第二章 建设任务

第五条 各一流专业要聚焦建设方向,重点推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特色教材、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形成高水平成果

1.完善培养方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等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细化毕业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核心课程建设。以专业核心课、主干课为重点,以建设五类一流课程为目标,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优化知识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实现每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成3-5门国家级一流课程,每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成2-3门省级一流课程。

3.推进特色教材建设。围绕一流专业建设目标,形成与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相适应、课程体系相配套、前沿领域相衔接的教材体系;打造一批既能凸显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又能彰显学术前沿发展的高质量教材。实现每个支撑国家级一流专业的校本教材资源库达到3-5个,每个支持省级一流专业的校本教材资源库达到2-3个。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基地、实践平台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完善实验教学 条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5.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立足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需求,统筹校内外资源,大力引育培养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创新基层教学组织机制,打造高水平教学师资队伍。实现每个支撑国家级一流专业的各级各类教学名师3-5名,每个支持省级一流专业的教学名师2-3名。

6.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专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支持力度,围绕本科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特色微专业、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虚拟教研室、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规划教材、优秀特色教材、教学改革项目等深入开展研究。实现每个支撑国家级一流专业的教研项目3-5项,每个支持省级一流专业的教研项目1-3项。

7.重视教学成果培育。发挥优势特色专业的基础作用,聚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前沿问题,充分整合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成果及资源,深入挖掘内涵,重视扩展外延,注重校内外推广应用,提高应用价值,培育教育教学成果。

第三章 经费管理

第六条 根据学校“双万计划”建设项目绩效管理办法,每年给予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0万元、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万元的建设经费支持,原则上连续支持3年。

第七条 学校按年度配置的“一流专业建设经费”,分为“年度分配经费”和“考核奖励经费”两部分。

1.“年度分配经费”坚持按需配置,各专业每年初以项目制向学校申请年度建设经费。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考评通过后,按照项目予以经费划拨。

2.“考核奖励经费”主要用根据验收考核情况,对标《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标准》,达到a等级的专业,将按照年度建设经费标准多拨付一年持续建设经费,给予持续支持

第四章 考核评估

第八条 “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按照年度考核与验收考核相结合方式开展考核,年度建设按照年度考核指标进行评价,建设期满验收考核按照《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标准》进行评价。

第九条 年度考核:一流专业需同时完成下列三个大类量化指标中每个小类的其中一项以上,同一个成果在不同专业考核中不重复认定。

考核内容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建设点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教学建设

1.新增国家级课程项目1项及以上;

2.新增省级课程项目3项及以上;

3.新增编写出版主编/副主编专业相关规划教材或创新教材2-3部;

4.新增立项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2项。

1.新增国家级课程项目1项;

2.新增省级课程项目2-3项;

3.新增编写出版主编/副主编专业相关规划教材或创新教材1-2部;

4.新增立项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2项。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新增省级以上教师教学竞赛获奖2-3项;

*2.教授、副教授授课率100%,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副教授承担率100%

3.新增省级及以上各类教学名师称号1-2项。

1.新增各级各类教师教学竞赛获奖1-2项;

2.教授、副教授授课率100%;

3.新增校级及以上各类教学名师称号1-2项。

三、学生培养

1.非医学类专业学士论文抽检合格率100%;

2.医学类专业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通过率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通过率3,临床医学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通过率全国院校排名前40%;

3.本科生考研率通过率不低于50%,或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7%;

4.新增国家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1-2项。

1.非医学类专业学士论文抽检合格率100%;

2.医学类专业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通过率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或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通过率,或临床医学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通过率全国院校排名前40%;

3.本科生考研率通过率不低于20%,或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5%;

4.新增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2项。

第十条 验收考核: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参考标准》进行考核。(详见附件)

第十一条 考核管理:

1.建设期内,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均在每年年底,由专业所在学院提交《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年度建设报告》或《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考核验收报告》,对标考核指标,全面总结阶段性建设成效。

2.教务处牵头专家在审核报告基础上,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进行年度建设情况考核及建设期满验收考核。

3.完成年度考核指标的,下一年度正常拨付建设经费。未达到年度考核指标的,暂缓拨付下一年度建设经费。整改后重新申请考核,考核通过者方可获得次年建设经费。

对于三年建设期满,对标《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参考标准》,达到a等级的专业,将按照建设经费标准多拨付一年建设经费。

第五章 建设保障

第十二条 专业负责人对专业建设负责。需制定专业规划,围绕建设目标组织完成项目任务、检查建设成效、带领团队不断提升建设质量。

第十三条 各学院应加强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的指导、支持和督促。在建设期间,应定期组织自评和督促检查,对建设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进行整改,确保建设质量。

第十四条 学校对一流专业建设点实施绩效评估管理,确定目标要求,每年检查达标情况。通过自检和评估,促进建设质量。同时,根据学校年度绩效考核等文件规定,年终给予相关课程绩效奖励。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参考标准

(2022年)

 

评估说明:

1.本标准的评价结论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对a等和c等列出具体评价标准,介于两者之间为b等,低于c等则为d等。其中a等为优秀[90,100], b等为良好[75,89],c等为一般[60,74],d等为不合格[0,59]。专家在综合评判之后对每个观测点按a、b、c和d定级,并按照a、b、c和d的等级给出该观测点的对应分数(百分计,不得超出该等级的分值范围)。

2.对于评定为优秀(a级)的观测点,专家须有充足理由,且每个观测点优秀所占比例不超过30%;定级为不合格(d级)的观测点,原则上专家须提供书面依据或证据,且每个观测点不合格所占比例不超过20%(提交的文档不符合要求除外)。

3.对于没有按照数据采集标准要求提交文档的观测点,专家有权直接评定为d级。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评价标准

a

c

1. 培养过程

(权重0.2)

1.1培养方案(20%)

1.1.1 专业培养目标 (30%)

(1)专业培养目标描述清晰,专业目标的定位科学合理;

(2)培养目标能够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取得的成就;

(3)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符合学校办学特色与定位,服务领域明确,社会竞争力优势明显;                                                                                                    

(4)培养目标符合社会或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且高于或等于国家专业类标准;

(5)对培养目标与国家专业类标准的差异进行清晰明了的阐述;

(6)有公开的渠道向学生、教师和社会宣传本专业培养目标。

(1)专业培养目标描述清晰,专业目标的定位基本合理;

(2)培养目标基本能够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的预期发展;

(3)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符合学校办学特色与定位;

(4)培养目标基本符合社会或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5)对培养目标与国家专业类标准的差异进行简单的阐述;

(6)有渠道向学生、教师宣传本专业培养目标。

1.1.2 专业毕业要求(35%)

(1)专业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

(2)毕业要求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3)有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且合理可行;

(4)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毕业要求较前期版本(培养标准)明显改进提升

(1)专业有毕业要求;

(2)毕业要求基本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3)专业有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

(4)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毕业要求较前期版本(培养标准)有提升

1.1.3 专业建设规划(35%)

(1)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

(2)对专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深入,提出的主要任务与举措有针对性,建设规划进度安排合理可行,预期成效可度量,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3)组织机构合理,有充分的制度保障。

(1)没有专业规划,但制定了未来的专业规划;

(2)对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一定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举措,进度安排基本合理,预期成效可度量;

(3)组织机构基本合理。

1.2课程体系(30%)

1.2.1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符合度(30%)

(1)课程体系结构合理,学分学时分配科学,与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标准指导意见相符;

(2)有完善的能够保证定期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的制度;

(3)课程目标描述清晰,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合理可行,能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

(4)有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机制,达成度评价合理;

(5)附件中提供了齐备的外审专家意见等支撑材料。

(1)课程体系结构合理,学分学时分配科学,与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标准指导意见相符;

(2)有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的制度;

(3)课程目标能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4)有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机制。

 

1.2.2 实践教学体系(30%)

(1)实践教学体系描述清晰、构成合理、依据充分;

(2)实践教学各教学环节学分构成合理.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25%,理工农医类专业≥30%);

(3)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特色鲜明。

(4)主动对接行业单位、科研院所、企业共建实践、实习实训基地

(5)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需要、实行校企“双导师”制

(6)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50%

(1)实践教学体系描述较为清晰、构成基本合理;

(2)实践教学各教学环节学分构成基本合理;(人文社科类专业≥15%,理工农医类专业≥25%)

(3)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特色。

(4)与行业单位、科研院所、企业建有实践、实习实训基地

(5)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需要、有企业导师参与指导

(6)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30%

1.3 课程实施(50%)

1.3.1课堂教学(50%)

(1)实施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开展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优秀。

(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情况良好,有明显建设成果。

(3)教材管理工作制度健全,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况100%;教材选用未出现负面问题。

(1)实施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开展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一般。

(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情况一般。

(3)教材管理工作制度较为健全,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况90%;教材选用负面问题处理及时。

1.3.2创新创业教育(50%)

(1)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健全

(2)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的举措与成效明显

(3)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性及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

(1)有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

(2)有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的举措

(3)有一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性及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2.专业建设

成果

(权重0.1)

 

2.1建设成果(100%)

2.1.1教学建设(100%)

1.新增国家级课程项目1项及以上;

2.新增省级课程项目3项及以上;

3.新增编写出版主编/副主编专业相关规划教材或创新教材2-3部;

4.新增立项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2项。

1.新增国家级课程项目1项;

2.新增省级课程项目2-3项;

3.新增编写出版主编/副主编专业相关规划教材或创新教材1-2部;

4.新增立项校级及以上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2项。

3. 教学资源

(权重0.1)

 

3.1优质课程资源建设(60%)

3.1.1课程资源(100%)

(1)主干课程均建有线上资源,并在“畅学杏林”平台开放;联合行业企业共建课程、案例库等资源并开放共享情况良好

(2)牵头编写面向国家、行业领域需求的规划教材

(3)学科资源、科研成果、产学研合作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支持政策明确,教学情况良好

(1)部分课程建有线上资源,并在畅学杏林平台开放;有行业企业共建课程等资源,未开放共享

(2)牵头编写创新教材

(3)制定学科资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相关政策

3.2实践教学条件(40%)

3.3.2校外实习实践 (100%)

(1)实习总体计划、组织安排、总体经费使用等规范合理,培养方案设置的实习环节全部开出;

(2)毕业实习工作总结到位,对总体情况及工作安排、校内实习、集中实习、委托实习及分散实习情况、学生毕业实习报告撰写情况等做了详实的分析总结,且实习效果显著;

(3)针对学生赴签约实习基地开展实习、新建实习基地签约、实习基地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合理的分析;

(4)对存在问题有详细具体的整改措施。

(1)实习总体计划、组织安排、总体经费使用等基本合理,只开出了培养方案设置的部分实习环节;

(2)毕业实习工作总结基本到位,有一定的分析小结,有一定的实习效果;

(3)实习基地使用效果分析基本合理;

(4)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

4.教师队伍(权重0.1)

 

4.1专业师资基本情况(50%)

4.1.1师德师风建设(20%)

(1)保障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严格考核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师德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2)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1)保障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推动落实师德师风管理有相关实施办法

(2)对违反师德师风情况及时处理

 

4.1.2专业带头人(20%)

(1)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有证据表明专业带头人长期承担本专业学生课堂教学任务;

(3)专业带头人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经验丰富,且在教材、教研论文、教学成果奖、教改课题等方面成果丰富;

(4)专业带头人具有科研经验(或行业经历)及成果。

(1)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有证据表明专业带头人长期为本专业学生开设培养方案内的课程;

(3)专业带头人在本科人才培养领域有经验,且在教材、教研论文、教学成果奖、教改课题等某些方面有成果。

 

4.1.3教师发展(30%)

(1)有明确的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的措施。

(2)教师投入教学、教授100%为本科生授课

(3)加强教师教学发展、基层教学组织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举措与成效明显

(4)有教师队伍分类管理与建设办法

(5)积极支持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等

(1)有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的措施。

(2)教师投入教学、教授95%以上为本科生授课

(3)有教师教学发展建设举措

(4)有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活动

 

4.1.4教师发展成效(30%)

(1)获国家级教师教学竞赛获奖2-3项;

(2)新增省级及以上各类教学名师称号1-2项。

(1)获省级教师教学竞赛获奖2-3项;

(2)新增校级及以上各类教学名师称号1-2项。

5.教学质量保障

(权重0.2)

5.1持续改进(40%)

5.1.1专业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情况(100%)

(1)专业所在的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完备规章制度齐全,或采取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有效、得当

(2)本专业近一学年的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情况良好,效果显著。

3)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反馈和持续改进制度(如文件、规章制度等),主要环节的质量要求明确;

4)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示例典型,且改进成效显著。

(1)专业所在的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基本完备,或采取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基本合理;

(2)本专业近一学年的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情况良好

3)主要环节有质量要求;

4)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示例较典型。

5.2学生学习质量评价(60%)

5.2.1学生培养标准达成度情况(100%)

(1)制定了完善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案,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和机制切实可行;

(2)有详细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及分析

(1)有对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评价的方案或机制;

(2)有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

6.学生发展(权重0.3)

6.1.在校生情况(30%)

6.1.1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50%)

(1)学生理想信念坚定,专业思想牢固

2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论文数占学生总数40%

(3)学生应届生毕业率达99%

(4)应届毕业生学位授予率达98%

(1)学生理想信念坚定,专业思想牢固

2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论文数占学生总数20%

(3)学生应届生毕业率达95%

(4)应届毕业生学位授予率达92%

6.1.2学生获奖(50%)

(1)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2-3项、省级一等奖5-10项

(2)国家级创新创业竞赛获奖1-2项,省级一等奖3-5项

(3)全国经典等级考试、水平测试等考试全国前三

(1)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1项、省级一等奖2-3项

(2)省级创新创业竞赛获奖3-5项

(3)全国经典等级考试、水平测试等考试全国前十

6.2.毕业生情况(30%)

6.2.1 就业情况与培养质量(100%)

(1)优秀校友的代表性突出,能充分印证专业培养目标;

(2)优秀校友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对学科专业发展的贡献程度以及对与本专业紧密衔接的相关产业的贡献程度高,行业内知名度高。

(1)优秀校友有一定代表性,所在行业分布符合专业定位;

(2)校友对社会、对学科专业发展及对与本专业紧密衔接的相关产业具有一定的贡献程度,知名度一般。

 

6.3培养效果(40%)

6.3.1培养效果100%)

1.非医学类专业学士论文抽检合格率100%;

2.医学类专业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通过率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或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通过率,或临床医学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通过率全国院校排名前40%;

3.本科生考研率通过率不低于50%,或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7%;

4.新增学生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2-3项。

1.非医学类专业学士论文抽检合格率100%;

2.医学类专业中医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通过率全国中医药院校前10,或中西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通过率,或临床医学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通过率全国院校排名前50%;

3.本科生考研率通过率不低于30%,或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5%;

4.新增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2项。

7.专业特色

(满分10分)

7.1专业特色、实施过程和效果(100%)

(1)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等各方面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培养效果显著;

(2)所列举的案例能够充分体现该专业特色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1)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等各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

(2)所列举的案例基本能够体现该专业特色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终审:中心管理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