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百部经典整理研究和继承型人才培训班(第二期)举行开班仪式
盛世修典,方得传承可继。6月27日上午,中医百部经典整理研究和继承型人才培训班(第二期)在学校十二桥校区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二楼示教室举行开班仪式。学校党委书记刘毅、巴蜀书社副社长杨东、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柳长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国英、学校科技处处长、医学技术学院院长国锦琳等出席仪式。国学院院长任玉兰主持会议。
本次培训班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成都中医药大学主办,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国学院、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中心、出土医学文献文物保护研究数字实验室以及巴蜀书社共同承办。培训班收到了200余名来自全国各科研院所学者的申请,最终遴选了40余名学员参加现场培训会。
刘毅书记作开班仪式致辞,向莅临本次开班仪式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参加培训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爬梳耕耘于中医古籍整理研究传承事业中的工作者致敬。他指出,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古籍研究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值得深入挖掘、认真汲取;中医药的继承发展致力于“返本开新 道术合一 中体西用”,开展百种医典的整理研究,对加深理解中医药学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深刻理解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学科的瑰宝,具有现实的意义。他强调,研究好研究透中医古籍文献,并非一朝一夕之工可成,亦非一人一己之力可就,中医古籍整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他希望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学员们能用心学习,深度挖掘,成为专业知识扎实、研究能力一流的中医古籍整理继承型人才,在复兴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显现出中医古籍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与当代价值。
柳长华教授讲话指出,我校主研的《中医百部经典(第一辑)》影印本已由巴蜀书社出版,该丛书甄选二十种古籍善本,以三种医学世系构建《中医百部经典》体系,具有很高的学术及艺术价值。当前国家在大力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中医古籍的历史与存量毫不逊色其它门类古籍,中医要做好传承发展,真正扎实、可见成效的工作就是古籍整理,培养专门古籍整理人才尤为迫切。举办中医百部经典培训班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培训班培养出一批能够实际参与古籍整理工作、学养扎实的人才。他希望,学员们通过理论学习与亲身参与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怀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种“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亲和、敬畏前人留下来的知识,让中医药学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代有传承并发扬光大。
开班仪式结束后,柳长华教授以“《黄帝内经》的编纂”为题,主要从《黄帝内经》的由来、《黄帝内经》的编纂成书过程、《黄帝内经》中的三世医学、《黄帝内经》乃传训诂之作以及《黄帝内经》的前世今生等五个部分对《黄帝内经》作了精彩的解读与阐释。
据悉,本次培训班以“古籍整理方法与中医古籍研读”为主题,将从训诂学、文字学等方面入手,邀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院所的11位专家学者,为40余名学员带来为期8天、共64学时的专业课程。
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学校成立了四川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对“天回医简”为代表的出土医学文献文物展开系列研究,推进“中医百部经典整理研究”工作,举办了首届中医百部经典培训班,希望以中医药文物文献为传承之钥,“打开中华文明宝库”,走上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创新之路。
(文/图 出土文献研究院 曹碧晏)